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2025年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今年合計新增政府債務總規模11.8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9萬億元
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
赤字規模5.66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萬億元。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9.7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2萬億元。
擬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億元。
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
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于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等。
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安排7350億元.
新華社北京
2025年,擬安排的4.4萬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于地方發展至關重要,關乎著眾多項目能否順利實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資金分配預測
(一)專項債券分配額度原則
專項債額度的分配并非簡單的平均分配,而是遵循一系列科學、合理的原則。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考慮地區財力和債務風險:
向財政實力強、債務風險低的省份傾斜,控制高風險地區新增限額規模,避免高風險地區風險累積。
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
對成熟和重點項目多的地區予以傾斜,重點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重大項目以及國家重大戰略項目。
體現“獎罰分明”:
對違反財經紀律和資金使用進度慢的地區扣減額度,對管理好、使用快的地區予以適當獎勵。
優化額度分配管理:
統籌考慮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大戰略和重大項目支出需要,以及各地區債務風險、財力狀況、管理水平等因素,確保專項債券規模與地方財力、項目收益平衡能力的匹配度。
(二)各省市專項債額度分配情況預測
1.分配預測
目前,具體的額度分配方案尚未公布,但根據以往的分配原則和當前的經濟形勢,對各省市的專項債額度分配情況進行初步預測。
經濟發達、財政實力強的省份:
如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由于其經濟發達、財政實力雄厚,且債務風險相對較低,預計將獲得較多的專項債額度。這些省份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項目等方面有較大的資金需求,且具備較好的償債能力。
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雖然這些地區的經濟相對落后,財政實力較弱,但考慮到其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迫切,且債務風險相對較低(部分高風險地區除外),預計也將獲得一定的專項債額度支持。同時,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國家可能會對這些地區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
高風險地區:
對于債務風險較高的地區,國家將嚴格控制其新增限額規模,避免風險進一步累積。這些地區在申請專項債額度時可能會面臨較大的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專項債額度的分配涉及多個因素的綜合考量,且具體方案尚未公布,因此以上預測僅供參考。實際分配情況可能因政策調整、經濟形勢變化等因素而有所差異。
2.額度預測(預測僅供參考)
2025年預計有7個省份分配金額超過2000億元,分別為:廣東省、山東省、浙江省、四川省、河南省、河北省、江蘇省,其中廣東省預計分配金額將超4000億元;
預計分配金額在1000至2000億元的11個省份: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福建省、重慶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云南省、北京市、天津市、陜西省;
預計分配金額在500-1000億元的有9個:廣西自治區、甘肅省、吉林省、山西省、深圳市、青島市、上海市、貴州省、黑龍江省。
低于500億元的省份有10個:海南省、遼寧省、寧波市、廈門市、內蒙古自治區、大連市、西藏自治區、青海省、新疆兵團、寧西自治區。
二、項目謀劃方法
(一)梳理清單
梳理各單位上報的項目清單是專項債謀劃的第一步。
首先,理解部門需求,通過項目名稱、建設內容和建設計劃等信息,深入了解部門上報項目的初衷和原因;
其次,綜合評判部門實力,從上報項目的詳實程度來判斷。哪些項目報得混亂、不清晰的部門,可能實力欠佳;而項目扎實的部門則值得進一步挖掘其潛力。
最后,砍掉無效項目,通常各地上報的項目有一半可能是無效的,在謀劃前將這些項目剔除,可避免在調研過程中浪費時間。
(二)部門調研
項目清單梳理完成后,便要進行部門調研。調研的核心是了解需求、核實信息和確認內容。
1.了解需求是詢問實施機構上項目的必要性,若必要性不足,項目實施可能會遇到困難。
2.核實建設內容主要是查看是否存在假大空的情況。同時還要確認相關內容、總投資和建設時間,確保項目可行,避免出現拿到資金卻無法實施的尷尬局面。
(三)項目挖掘
初步調研之后是項目挖掘。
首先,必須關注補短板、強弱項的小項目,這些小項目可能因金額較小被部門忽視而未上報發改部門。
其次,一定要對標上級考核的項目,對有些可能未及時謀劃或因資金問題擱置要考慮到位。
最后,對有想法但沒錢做的好項目要綜合考慮,根據縣域經濟實力和十五五規劃要求進行充分研判。
(四)經濟測算
項目謀劃的關鍵之一是經濟測算。
要對項目清單中的內容逐一排查,如果項目產出不佳,很難獲得支持的項目,需與收益好的項目打包方可。
(五)資金渠道
任何地方都難以僅靠自身財政保障所有項目,所以必須尋找合適的資金渠道。
如今年有超長期國債1.3萬億、專項債券4.4萬億、中央預算內資金7350億,除此外還有政策性資金,如EOD、ROD、設備更新、城中村等專項貸款。要根據項目特點,朝著這些資金方向謀劃項目。
(六)項目包裝
項目包裝也是關鍵環節,包括跨部門資源整合、肥瘦搭配。以EOD項目為例,它需要生態和產業類項目結合,涉及環保和開發區等不同部門,只有整合資源、合理搭配,才能獲得資金并落地實施。
三、包裝過程的實操
在編寫專項債券可行性研究報告時,對專項債券項目的梳理與包裝是至關重要的一環。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以確保報告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有效展示項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